你看,走過來的路,真的就像昨天。
冬天時,那些房裡有開暖氣的朋友說,一個星期的電費,就花去了整兩百多塊的人民幣。雖然難熬,現在回想起來,忽然覺得整個冬天都沒有暖氣機的陪伴,也是好事一樁。(省下來的錢,可以用在太多太多地方了!)
(二)
在浙大第二次修《文字學》這門課。這次,是選修課。完全是因為個人喜好。
從前在新紀元學院上李乾耀老師的《文字學》,裘錫圭的《文字學概要》是複印的。這次把正版的給買下來,課上老師準備的閱讀材料多是電子檔講義,方便多了。(我的意思是,相較每個學期結束,整理出兩大箱的影印筆記,丟是沒辦法狠下心的,留的話,留得了多少?環保這種事,還真的不是你一個人的事。)
抄寫着《史記·周本紀》的小篆。像小學寫“筆順”一樣,好玩。不過,想到是為了考試而準備的練習,心裡就悶,就慌。即便是對照了簡體版本,看不懂的太多了。這些字怎麼來的?為什麼是這麼畫着的?來源是什麼?別說《文字學》這門課上過第二遍了,給我再上多百遍,我還是有讀不懂的時候。
書讀百遍,其義自見——僅僅記住從前徐子的話。
(三)
寫信和寄信,都是漫長的路。
每次寄信以後,自己會在心裡盤算着信件大概什麼時候會抵達。如果太久沒有收到回复,心裡就會害怕信件是否寄失了。很怪,在面書或者email上問收件人,信/明信片到了嗎?試過寄失信件,對方一直沒有收到。會否像新聞報導中的那樣,被郵差埋在某個叢林裡?還是,我寫錯地址了?郵差投放錯郵箱?
信寄出去了,自然有它的命運。
這樣的說法,還只能在心裡擱着。就像你付出了,不問回報。那為何付出?為了什麼而付出?是什麼支撐着那個出發的點,又是什麼延續這股力量?大人的世界,很奇怪。教會你凡事要有始有終,有規有矩,不,不可以這麼那麼做,應該這樣和那樣,才對,才正確,才是正常的路徑。凡事要問原因,要知道結果,要檢討。
在一切自由中尋找抽象的目的地,又在一切苦難中追尋快樂的起點。好似小女孩問智慧老人的問題一樣,這個世界的大人和小孩,永遠到達不了彼此。(現在的世界,太亂了。不對,世界從來就是靜止的(?)來亂那個是你(?))
把原來簡單的事情複雜化,再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——這就是我們這輩子兜兜轉轉的遊戲?
(四)
詩人/藝術家的孤獨——不是世界容不下他們,而是世界與他們脫節了。
慧丽,
ReplyDelete昨天收到你寄来的春天
:)
親愛的,
ReplyDelete好棒!謝謝你,哎呀放心了(: